当前位置: 首页> 历史> 历代王朝更迭 > 第165章货币的发展

第165章货币的发展

作者:汤加盐大伯伯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

  铲形币又称布币,是流通于三晋地区的一种货币,因外形似铲,故称铲形币。它本身就有许多不同的形制,有尖足的、方足的、圆足的等,但基本都还是铲形。铲形币是从古代一种叫“耒”的铲形农具发展来的。铲形币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在有些地区,铲子是一种原始的货币,人们最初是以生产工具铲子作为以物易物过程中的交换媒介的。后来,随着贸易的发展,为了交换过程中的方便,铲子才由实物逐渐变小,而形成流通的货币——铲形币。《诗经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”这句话就很好地解释了铲形币被称为布币的原因,这可能就与古代有些地方以布作为货物流通过程中的交换媒介有关。铲和布都是古代流通的货币,后来金属铸币出现后,人们在铸币时将这两种之前流通的货币结合了起来,新货币的形取于铲,名取于布。除了铲形币有布币的别称外,刀币也有刀布的小名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